珍惜群眾時間,不寫穿靴戴帽的“包裝文章”。很多文章一味追求“大塊頭、大手筆”,群眾看起來費勁,半天看不到自己關心的內(nèi)容。有的讀者見到長文章,干脆眉頭一皺,眼睛一掃而過。文風連著會風,文章寫得長往往也導致會開得長,群眾的時間被大把占用,實際效果卻少得可憐,甚至起到反效果。美國作家馬克·吐溫聽牧師作捐款演講,開始想捐錢,聽著聽著就想少捐一點,最后因為牧師冗長的演講而打消了捐款念頭。由此想到,文章動筆時心里應想著珍惜群眾的時間,這樣,群眾也會珍惜你的勞動成果。 跟群眾講實在話,不寫東拼西湊的“注水文章”。有些文章實質(zhì)性內(nèi)容少得可憐,“米不夠、水來湊”,一些套話一看就覺得眼熟。一次某部隊開會,一位領導把機關準備的稿子念了不到十分鐘,就停下來說:“材料套話太多,我念得熱火朝天,你們聽得暈頭轉(zhuǎn)向,簡直就是臺上一個‘瘋子’,臺下一群‘傻子’,還是結(jié)合工作談點看法吧?!惫俦鴤兟犃撕逄么笮?,沉悶的會場頓時變得活躍起來。文章應多一些“帶露珠”、“冒熱氣”、“真槍實彈”的東西,多講符合實際的、管用的、與群眾息息相關、群眾關注的內(nèi)容,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。 和群眾拉近距離,不寫不接地氣的“關門文章”。許多文章一寫就是老一套,缺乏群眾語言,大家一看就沒有親近感。文章里沒有幾句基層群眾熟悉的話,很難觸碰到讀者的內(nèi)心,拉近與群眾的距離。井岡山斗爭時期,毛澤東就曾在文件中把老百姓看不懂的口號改得通俗易懂,比如把“反對虐待兒童”改為“反對大人打小孩”,把“廢棄聘物聘禮、反對買賣婚姻”改為“討老婆不要錢”,群眾一看就明白。文章多用群眾語言,多一些家長里短、平易近人,少一些官腔官調(diào)、居高臨下,才能使群眾感到親切自然、樂于接受。(馬海臣) |
- 上一篇:
已是第一篇
- 下一篇:
-
服務群眾不在職務高低
已是最后一篇
-
服務群眾不在職務高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