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(記者董建國 潘強)國務院辦公廳轉發(fā)文化部、財政部、新聞出版廣電總局、體育總局《關于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》,對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,完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,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作出重要部署。
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,既是轉變職能的重要一步,也是激發(fā)市場活力讓公共文化服務接地氣的必然選擇,對于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,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,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意義重大。
隨著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持續(xù)加強、整體推進,覆蓋城鄉(xiāng)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,形式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已逐漸走向街頭巷尾,來到群眾身邊。但一些脫離實際的做法,卻讓公共文化服務與百姓之間的“心理距離”和實際需求依然遙遠。
比如,一些地方的文化下鄉(xiāng)活動多年來“濤聲依舊”,無非是幾部舊戲、幾場舊電影;有的文化下鄉(xiāng)來去一陣風,群眾剛品咂出文化的滋味,文化卻已“回城”;一些地方農家書屋提供的書籍不對路子,西北旱區(qū)擺放的是水稻種植技術書籍,以漁業(yè)養(yǎng)殖為主的地區(qū)的書屋里卻擺放著牛羊養(yǎng)殖的書籍。
公共文化服務不接地氣,表面上看,是因為一些地方服務意識不強,創(chuàng)新能力弱,深層原因是由政府大包大攬,難以避免供給上的盲點,容易演變?yōu)槊孀庸こ?,導致效率低下和有限公共資源的浪費。更為嚴重的是,由政府大包大攬公共文化服務又缺乏有效監(jiān)管,使一些公共文化項目成了部分人發(fā)財?shù)慕輳?、腐敗的溫床?/p>
公共文化服務應從培育市場主體入手,以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豐富服務內容、提高服務效率。這種文化生產(chǎn)與供給方式,既可以增加適銷對路的產(chǎn)品,也可以減少產(chǎn)品的流通環(huán)節(jié),實現(xiàn)“以需定供”,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人民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。
當然,政府購買文化服務還需解決好“買什么”“向誰買”“怎么買”“買得值”等問題,這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體制機制。一方面,應規(guī)范政府和社會力量合作關系,加強對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監(jiān)督,嚴格價格管理,確保購買行為公開透明;另一方面,應完善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,切實提高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。
- 上一篇:
已是第一篇
- 下一篇:
-
讓人民群眾當“評委”
已是最后一篇
-
讓人民群眾當“評委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