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獎勵:精神比物質更有用
發(fā)表時間:2015-10-20   來源:中國青年報

  今年1月份,四川自貢沿灘新城龍湖遠達社區(qū),設立了社區(qū)“道德銀行”。居民可以把在社區(qū)的優(yōu)秀道德行為兌換成一定的積分,量化成“道德幣”存入個人賬戶,而后憑賬戶內的道德資產,可以拿來爭先評優(yōu)、兌換獎品和換取服務。目前,這家“道德銀行”已經有接近1000人開戶,長期活躍儲戶達數(shù)百人。(《華西都市報》10月19日)

  這種“道德銀行”并非完全首創(chuàng),在很多城市都有不同形態(tài)的表現(xiàn)。而且,幾乎每一個城市,都把“道德銀行”當成道德風景,當成文明創(chuàng)舉來宣揚。在官方介紹中,“道德銀行”很受市民歡迎,取得了不小效果。

  我并不反對道德激勵,而且一直堅定地認為,道德是罰出來的,也是獎出來的。目前國家還沒有形成一個分層次的全覆蓋的榮譽體系,如果有那么一天,我們大力推進道德榮譽體系建設,讓每一個做出貢獻的人,都得到肯定,臉上有光,一如明月周圍呈現(xiàn)出的美麗光環(huán),會形成強烈的“月華效應”,吸引帶動更多人向上向善。

  但是,不能把獎勵狹義化、物質化,不能認為只有物質的才是獎勵,而忽視精神獎勵的作用。而且,有些獎勵,反而是精神的更為有用。勉強物質化,有可能產生負面效果。

  兩位以色列的經濟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試驗。在一年的“捐贈日”,他們組織了三個小組的高中生上街募捐。第一組純道德,沒有任何獎勵;第二組,獎勵募捐數(shù)額的1%;第三組,獎勵募捐數(shù)額的10%。當然,這筆獎勵是另外籌集來的。結果發(fā)現(xiàn),沒有酬勞的那組學生,他們募捐最多,比那些獲得1%募捐額的學生多55%。主持該項研究的學者得出結論:如果你打算用金錢去激勵人們,“要么給予足夠多的錢,要么一分錢都不給”。從這一調查中,美國倫理學教授桑德爾則讀出了金錢的腐蝕效應。在《金錢不能買什么》中,桑德爾認為,物質激勵并不是萬能的,特別是在一些非市場支配領域,物質激勵可能帶來一些腐蝕效應。

  “道德銀行”存在同樣的隱憂?!霸谏鐓^(qū)的優(yōu)秀道德行為”,本具有倫理感,而“道德銀行”的獎勵,必然是有限的,帶來的激勵效應,未必抵得上倫理的吸引力。反過來講,微不足道的金錢獎勵,有可能侵蝕道德觀,而且一旦被侵蝕了,很難得到恢復。在復雜的道德現(xiàn)實下,一味強調物質獎勵,還有可能帶來“為錢做好事”的暗諷。這種偏見和謬見,對于道德建設,有著不小的殺傷力。

  或許有人會說,見義勇為不是也有獎勵嗎?這與見義勇為不同,首先見義勇為需要極高的機會成本。而且見義勇為有著隨機性,不可預期性。也就是說,很少有人在發(fā)生見義勇為之前,是奔著目的而去的。可如果把日常善舉物質化,則可能侵蝕善舉之善;而且由于獎勵有限,也很難起到真正的激勵作用。

  物質獎勵可能會激勵一部分人繼續(xù)存好心做好事,但也有可能腐蝕倫理,造成道德感的下降。而且,很有可能“授人以柄”,讓行善者面臨非議。道德獎勵值得肯定,但獎勵未必都要物質,很多時候精神獎勵更有用。特別是當物質獎勵只是“意思意思”時,更應該把著力點放在精神獎勵上。設計完善的精神獎勵體系,更為復雜而艱難,值得我們去做。(毛建國)

責任編輯:王 鈺
分享到: 
在線評論
用戶昵稱:   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    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……
驗證碼:           查看評論
留言文章地址:http://comment.wenming.cn/comment/comment?newsid=2917266&encoding=UTF-8&data=ACyDkgAAAAcAAE5cAAAAAQAn6YGT5b635aWW5Yqx77ya57K-56We5q-U54mp6LSo5pu05pyJ55SoAAAAAAAAAAAAAAAvMC0CFQCCXAEbs5YeyZ5_5SyPJbq-K1-ClgIUFvrZpLlav_IlqO_6C769bQfImjs.
留言查看地址:http://comment.wenming.cn/comment/comment?newsid=2917266&encoding=UTF-8&data=ACyDkgAAAAcAAE5cAAAAAQAn6YGT5b635aWW5Yqx77ya57K-56We5q-U54mp6LSo5pu05pyJ55SoAAAAAAAAAAAAAAAuMCwCFDGsgXaiS8zwhQu56TVFXXq3jWlyAhQs-Osfz5UJlvo2L1SDleSyv2dNWg..&siteid=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