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(jié)前送溫暖,也是一種特殊的扶貧,也應該在精準上下功夫
說到節(jié)前送溫暖,不知怎么,突然想起網(wǎng)上老說的“暖男”。
何為“暖男”?有個段子說得挺清楚:當你說“我感冒了”,回答“多喝點兒水”的,這不叫“暖男”;答“開門,我到了”的,這才是“暖男”。
“多喝點兒水”屬于萬能安慰,也屬于形式安慰,心不在焉,有口無心;“開門,我到了”,說明真的關心,且有實質行動,體貼。
光體貼就完了嗎?還不行!一位90后的“萌妹子”跟我說:“暖男”,就是過生日不送生日蛋糕!她解釋:送蛋糕,路人也能送,屬于“標配”,一看就不用心。必須個性化,有強烈的針對性,就著我的需求送,只有特別,才是用心,才能貼心。
90后的“戀愛經(jīng)”咱不懂,還是說回送溫暖吧——送溫暖也要學學“暖男”。
首先,得告別花架子,尊重貧困戶的最迫切需求。萬金油式送溫暖,就是掂桶油扛袋面,聊兩句拍張照就走。又不是前些年了,貧困戶要是不缺油不缺面呢?不缺你還送,缺的看不見,這不是形式主義是啥?哪怕是治標、救急,也要針對人家的真難和真急。
怎么才能告別走形式?沒別的,只有真心誠意,把這事兒當成事兒。真摸底了,知道這家缺啥,自然就知道送啥了。家里有病人,醫(yī)、藥、報銷是急需;家庭零就業(yè),崗位、就業(yè)信息、就業(yè)培訓是急需。一時送不那么到位,也應該奔著這個方向,想辦法、出主意、匯集資源。不要說當成自己事兒了,能把群眾當成一門親戚,也一定會有貼切的關心方法,不會人家缺狗你送雞。
我們現(xiàn)在說起扶貧,都不會忘記前頭有“精準”做定語。其實,節(jié)前送溫暖,也是一種特殊的扶貧,只不過更側重于眼前困難而已,在精準上不應該有區(qū)別。精準才會更有效,才會更暖人心;敷衍了事搞過場,只會影響形象、影響效果。
我問那位“萌妹子”:這么高標準嚴要求,你男朋友不嫌麻煩啊?她回答:麻煩,才能考驗真愛?。賽凼翘煨则寗?,想必男孩勁頭很大,不怕麻煩;干部這樣送溫暖,肯定比隨便掂桶油扛袋面要麻煩得多,但是,麻煩,才能考驗對困難群眾的真感情,才能考驗工作作風是不是嚴細深實啊!還是麻煩一些好,您說呢?
- 上一篇:
已是第一篇
- 下一篇:
-
過年問候別成了盤問
已是最后一篇
-
過年問候別成了盤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