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前路是否平坦,無論條件是否優(yōu)越,那份不畏苦、敢吃苦的情懷,都必須堅持下去
“苦不苦,想想長征兩萬五!累不累,想想革命老前輩!”長征是不怕苦、不怕死的現(xiàn)實參照。許多人以重走長征路、重吃長征苦的方式,了解中國革命,激發(fā)奮斗精神。那么,我們該如何看待長征中的“苦”,又該以何種姿態(tài)去“吃苦”?
80年前的前輩們,的確吃了很大的苦。從1934年10月10日長征開始,到1936年10月22日長征結(jié)束,各路紅軍在長征中的總行程達6.5萬里,其中中央紅軍就歷時368天。漫長歷程中,等待紅軍將士的不僅是深山大川、雪山草地,不僅是草根果腹、皮帶充饑,更有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,還有錯誤路線的誤導和分裂主義的困擾。從瑞金出發(fā)到陜北平均每行1公里,就有4名紅軍戰(zhàn)士死亡,大約每12人中只有1人走到了陜北。
80年光陰流轉(zhuǎn),今天,即便重走長征路,也無法體味到當年長征的艱辛了。惡劣環(huán)境不復存在,就算是深山里的有些民族村落,公路也已進村入戶。麗江、稻城、四姑娘山、若爾蓋草地等紅軍經(jīng)過的地方,如今都已成旅游景點。長征確乎是一段革命前輩的“傳奇”,但它難道僅僅只是“傳奇”嗎?
“吃苦是沒有用的,如果是在不對的地方?!薄斑x對方向遠比努力做事重要?!?0年前的那群革命者,他們?nèi)绻钠煲讕?、背向革命而去,富貴榮華也是唾手可得;選擇革命,卻意味著“把活路堵死、向死路求生”,意味著苦其心志、勞其筋骨,甚至命在旦夕。但正是他們的前赴后繼、銳不可當,讓革命之火燎原。心中的理想就是對的方向,為理想奮斗乃至獻身就是對的事。這是長征帶來的一層啟示。
老人們常說,吃苦是修身,吃苦是吃補。鼓勵吃苦,是為了鍛造藐視苦難、戰(zhàn)勝苦難的樂觀態(tài)度。當年紅四團在天降大雨、顧不上吃飯的情況下,創(chuàng)造了一晝夜山路行軍120公里的紀錄,一舉奪下瀘定橋。后來1949年,盤踞四川的國民黨中將宋希濂,竟想用共產(chǎn)黨的辦法,爬雪山、過草地、建立根據(jù)地。當他的部隊乘著100余輛汽車向西昌轉(zhuǎn)移,二野的一個團以55公里的急行軍,追上并俘虜了國民黨軍1200余人,創(chuàng)造了兩條腿攆上汽車的神跡。為什么汽車輪子上的國民黨軍隊會敗給“兩條腿”的共產(chǎn)黨軍隊?那時的紅軍將士,以理想信念為舟,以血肉之軀為槳,護佑革命航船躲過一個個急流險礁,向著勝利不斷進軍。這種以苦為樂不怕犧牲、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精神信念,是第二層啟示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長征中先后犧牲營以上干部432人,犧牲的共產(chǎn)黨員不計其數(shù)。無論是強渡大渡河的勇士,還是飛奪瀘定橋的英雄,多是由共產(chǎn)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組成的。紅3軍團參謀長鄧萍血灑遵義城,紅25軍政委吳煥先犧牲在四坡村,紅34師師長陳樹湘?zhèn)乇环?,于是掏腹斷腸,以身殉節(jié)。聶榮臻晚年回憶:紅軍打仗打的是干部,打的是黨團員。共產(chǎn)黨人的先鋒模范作用,“關鍵少數(shù)”的實干引領作用,依然是攻堅克難、克敵制勝的法寶。此為第三層啟示。
上世紀80年代,美國記者哈里森·索爾茲伯里乘著汽車重走長征路,深情感慨:“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,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,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?!遍L征結(jié)束80年了,但新的長征還在路上。走好實現(xiàn)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的新長征,走好人生出彩的個人長征,都需要從長征中汲取吃苦耐勞、艱苦奮斗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給養(yǎng),激發(fā)砥礪前行、賡續(xù)奮斗的現(xiàn)實力量。正像一句網(wǎng)絡名言說的,“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”。無論前路是否平坦,無論條件是否優(yōu)越,那份不畏苦、敢吃苦的情懷,我們必須堅持。(李 斌)
- 上一篇:
已是第一篇
- 下一篇:
-
“好人法”讓好人更有底氣
已是最后一篇
-
“好人法”讓好人更有底氣